您當前的位置 :環球 >
穩定糧食生產!“永安樣板”為余杭區耕地保護指明前進方向
2022-11-09 08:21:14   來源:杭州日報  分享 分享到搜狐微博 分享到網易微博

眼下正值晚稻成熟時節,余杭區余杭街道永安村5500余畝稻田內,一派“風吹稻浪谷飄香,顆粒歸倉收割忙”的豐收景象。“今年晚稻畝產1600斤,預計產量有800萬斤,村民們可高興了!”提起村里的“金土地”,張水寶頗為自豪。

作為永安村的村級田長,張水寶直言,村里秋收年年有保證,得益于“田長制”的推行,牢牢守住耕地紅線,穩定糧食生產。“過去,由于沒有統一管理制度,村民種糧積極性不高、土地荒廢、擅自改變用途的情況普遍存在,全村水稻產量不到400萬斤。”張水寶回憶,2015年,永安村在余杭區率先探索建立“田長制”,由村委書記任田長,將全村劃分為三個網格,設3名網格長兼巡查員,并由30個村民小組組長任微田長兼巡查員,明確了田長巡查、發現、制止、報告和耕地保護宣傳等職責,確保田有人管、地有人種。

憑借“田長制”在保護糧田數量、升級良田品質方面打下的基礎,2018年,永安村再次在余杭率先開展農戶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,土地租金由最初的每畝800元提到至1500元。同年,永安村啟動“禹上稻香”項目,通過開發大米衍生品、打造米多多IP、舉辦以“稻”為主題的農文旅活動等方式,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,村民人均收入從2018年的不足3.5萬元增加到2021年的5.69萬元,村集體經濟從56.8萬元躍升至315萬元。

曾經的“荒土地”如今變成村民增收致富的“金土地”,“永安樣板”為余杭區耕地保護指明了前進方向。“2016年,余杭依托社會治理大聯動工作機制,在全區推行‘田長制’,同時建立聯動責任機制,將補償資金的發放標準與違法用地發生數量直接掛鉤,進一步壓實田長責任。”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余杭分局相關負責人說。這些年來,余杭田長的隊伍不斷壯大,已擁有區級田長4名,鎮級田長48名,村級田長144名,村級巡查員164名。

光靠人還不夠,余杭還借力“數字技術”,利用“耕地智保”“天巡地查”等數字化應用場景,對重點區域250個點位進行重點監控,監控覆蓋耕地面積11萬余畝,構建起“人防+智防”工作機制。今年,余杭的各級田長配合相關部門對數字化監控發現的25個耕地問題圖斑、涉及總面積800余畝土地進行了處理。其中現場核查銷號圖斑23個,整改銷號問題圖斑2個,累計處理率達100%。(記者 王麗娟余杭微融圈 韓誠 俸緒嫻 馮柯柯)



[責任編輯:ruirui]





關于我們| 客服中心| 廣告服務| 建站服務| 聯系我們
 

中國焦點日報網 版權所有 滬ICP備2022005074號-20,未經授權,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,違者依法必究。
 

韩国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